初秋的风刚带来一丝凉意,孩子们就背着书包回到了校园,教室里很快又充满欢声笑语。与此同时,一些传染病也会趁机找上门,如病毒性腹泻、手足口病,还有秋冬季节常见的流感、水痘等。
不过,家长们别担心,掌握一些防护小妙招和家庭护理知识,就能帮孩子躲开这些“麻烦”。
一、病毒性腹泻
引起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有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这类腹泻主要是“病从口入”,比如,孩子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者玩具、餐具等物品后,没有彻底洗干净手就吃东西;或者接触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
感染病毒性腹泻后,孩子通常会出现水样便或者蛋花汤样的大便,还常常伴有呕吐、肚子痛的症状,有些孩子可能会发烧。由于腹泻和呕吐容易让身体流失大量水分,很可能出现脱水的情况,家长需要多留意。
在家庭防护和护理方面,要防范“病从口入”。平时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尤其是饭前便后;处理食材时,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分开处理,避免交叉污染,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能吃,不要让孩子喝没烧开的水。如果家里有人出现呕吐或腹泻的情况,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和排泄物,且清理时佩戴手套,之后还要用消毒剂对被污染的物品,比如衣物、餐具,以及地面、马桶等区域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后也要记得洗手。
另外,孩子腹泻期间,补水防脱水是关键。家长可以少量多次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帮助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同时,要观察孩子的尿量,如果尿量比平时明显减少,或者孩子的精神状态变差,可能是脱水的信号。如果孩子脱水情况严重,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二、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孩子中较为常见的传染病,传播途径比较多,最主要的是粪一口传播。除此之外,接触患者的疱疹液、咳嗽或打喷嚏时的呼吸道分泌物,还有被这些分泌物、粪便污染过的玩具、毛巾、餐具等物品,也可能感染手足口病。
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后,通常会先出现发热的症状,之后在手、足、臀部以及口腔内逐渐出现斑丘疹或疱疹,这些疱疹会让孩子感觉不适。
在家庭防护和护理方面,家长要重视疫苗接种,及时带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这是预防孩子发展成重症病例的有效方式。如果孩子确诊得了手足口病,要居家隔离至少2周时间,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居家期间,孩子的餐具、毛巾、玩具等物品要专人专用,不要和家人的混用。同时,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护理孩子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吃温凉的流食或者半流食,比如粥、烂面条、果泥等,避免给孩子吃辛辣、过烫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疱疹加重疼痛。此外,要注意保持孩子皮肤清洁,定期帮孩子剪短指甲,防止孩子因为瘙痒抓挠皮疹,导致皮肤破损引发感染。
家庭是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保持环境清洁,平时让孩子勤洗手,发现症状后做好隔离和科学护理,及时接种疫苗,就能更好地守护孩子安然度过开学季。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困难,或是频繁呕吐、腹泻等严重症状,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