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解读!陕西首家“两山银行”将为乡村振兴带来哪些启示

2021年以来,乡村振兴成为了社会热词,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盘活资源推动乡村振兴,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陕西在做着不懈探索。8月15日,陕西省首家“两山银行”在汉中市留坝县揭牌成立,这是当地将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盘活,从而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一次有益实践,也是陕西省进一步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的新尝试。

什么是“两山银行”能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什么

“两山银行”通俗点可以理解为,一个围绕自然资源进行管理整合、转换提升、市场化交易和可持续运营的平台。“两山银行”借鉴了银行分散式输入、集中式输出模式,独特之处在于,“两山银行”存入的是绿水青山的生态资源,通过计价、交易、融资,将生态产品转化为一定的经济收益,最终实现“两山”转化。

记者从留坝县了解到,作为陕西省“两山银行”试点县,留坝县“两山银行”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由该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牵头成立,重点围绕“四养一林一旅游”(即养猪、养鸡、养菌、养蜂、种植中药材和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对需要集中保护开发的耕地、林地、湿地以及可供集中经营的村落、集镇、闲置农村宅基地、闲置农房、集体资产、国有闲置资产等碎片化资源资产,经摸底、确权、评估后,由“两山银行”平台选择合适标的,通过整合提升后推向市场,引入合适的社会资本和运营管理方,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两山银行”可转化资源包括留坝县全县范围内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及适合集中经营的农村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农房、古村、古镇、老街等。

为了加强对“两山银行”的领导,目前,留坝县已成立“两山银行”试点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第一组长,对县域内生态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梳理,已梳理闲置国有土地及房产63处、闲置集体土地14处、农户腾退房10处、待开发旅游资源11处,并制作VR实景平台,全方位展示资源情况。

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两山银行”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东部地区“两山银行”不断兴起,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这种模式能否更好地适应陕西各地实际情况、能否因地制宜更值得思索。

从资源整合方面来看,“两山银行”的推行将闲置农村宅基地、闲置农房、集体资产等“沉睡”的乡村资源盘活,交由“两山银行”统一经营,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按照实施方案,留坝县将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开展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做好集体资产折股量化,推进集体资产股权占有、收益、抵押、担保、继承、有偿退出等权能实现和利益兑现,并探索林业资源碳汇项目,实现全县优质林业资源的有效价值转化。

留坝县“两山银行”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大伟介绍,“两山银行”是一个为生态资源和社会资本提供对接端口的平台,类似的生态资源在不同县域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占权重也不尽相同。

王大伟介绍,在“两山银行”落地运营的过程中,留坝县将利用更高效、更灵活的平台和模式,对原有以文旅产业链和食药产业链为主的生态产业链进行提质升级,提高生态价值转换效率,提升生态转换效益,切实做好项目策划、招商引资和监管服务,确保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取之于生态用之于生态。

另外,8月20日,陕西略阳县在借鉴浙江安吉的成功经验后成立了“两山银行”,第一轮摸排各类可开发利用生态资源资产共38个,1.2万亩,目前已通过云招商的方式,达成中药材、民宿开发项目三个。

“两山银行”能给陕西乡村振兴带来哪些变局

对留坝当地农户来说,由政府和企业牵头整合、优化、提升闲置资源,并在市场上交易,避免农户“单打独斗”,在降低成本和风险中获取固定收益,在家门口实现增富创收。

近年来,陕西留坝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构建以“留坝香菇”“留坝蜂蜜”“留坝西洋参”等核心品牌为主的地域特色公用品牌体系,建立生态产品展示发布中心。此外,留坝当地在农村积极盘活乡村资源,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盘活,大力引入社会工商资本和市场专业人才,重点围绕文化旅游、绿色食药产业链,加大与央企、地方国企、有实力的民企合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推动乡村振兴。

采访中,留坝有干部表示,“两山银行”的推进将吸引不少资金注入当地,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些推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破解乡村振兴资金短缺这一难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符合留坝的发展实际。

记者从留坝县了解到,根据规划,到2021年底,在清查资源、整合数据的基础上,搭建信息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全县各类自然资源的信息整合与统一管理,形成留坝县生态资源清单、产权清单、项目清单,并建立全县生态资源资产保护、开发、监管全过程的工作机制。

留坝县“两山银行”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介绍,在新平台新政策的引领支持下,能够提升生态价值转换效率;其次通过平台整合后的项目竞争力和吸引力将大幅提升,完全有别于从前的零零散散、单打独斗的局面;再次通过“两山银行”平台,生态资源持有人和投资人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渠道将更加畅通,项目成交率大幅提升将直接促进群众增收。

根据留坝县相关规划,到2022年,县级“两山银行”运作体系功能完备、运转顺畅、成效显著,配套的服务体系、制度体系、治理体系基本成熟,形成全县生态资源高水平保护、高质量经营的格局,形成生态资源变资产、资本的“留坝模式”。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赖作莲认为,“两山银行”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两山银行”构建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现机制,也盘活了乡村的资源,为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振兴带来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陕西构建“两山银行”的优势在于生态资源丰富,可存入“两山银行”的生态资源众多,有利于形成形式多样、层次丰富的生态产品。而生态资源存入“两山银行”只是第一步,让生态资源、生态产品在市场流通起来,并实现溢价,让生态资源高质量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才是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引进资本将对县城带来一定经济利益的同时,在盘活、开发农村闲置资源的过程中要避免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留坝县要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原则,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适度整合、优化、提升生态资源,探索集约化、高水平生态资源开发模式。

他山之石东部地区的“两山银行”有哪些答案可抄

目前,山东临沂、浙江安吉、安徽宣城等地已成立“两山银行”,陕西“两山银行”试点工作起步晚,或能从中“他山之石”的经验中寻找到“攻玉”的钥匙。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各地“两山银行”在整合现有资源、市场化推进这一共同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各乡村发展的特色和规划,针对性地推出相应的落实方案。

在生态资源收储、评估阶段,多数“两山银行”进行标准化集中收储,将碎片化的资源成规模,再由专业机构进行评估,最后将收储的资源定向化的分类开发。开发的方向主要分为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打造、完善文旅项目,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等方面。

以全国率先推行“两山银行”的浙江为例,不少县(区)对各村特色生态资源、文化产品、旅游景点进行整体谋划、包装。有的推进国家公园承包地和房屋地役权改革,推出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相应开发出“富鱼相伴贷”“民宿贷”等金融产品。有的村落把原先的养猪场打造为旅游景区,拉动当地乡村旅游;有的村落通过宅基地活权改革,盘活闲置农房,吸引高端民宿投资近亿元;有的将废弃钢棚改造成农场,发展农业种植。

2020年9月,浙江省常山县开始实体化运作“两山银行”,对县域内碎片化资源资产进行摸底、确权、评估后,统一收储打包入市变现。

“两山银行”将农村闲置抛荒或低效利用的“山水林田湖草地房矿”进行标准化集中收储,使碎片化资源成规模。比如农房原则上5栋以上且相对连片、宅基地原则上5000平方米以上且相对连片、山塘水库须库容5万立方米以上的可纳入存储,胡柚、油茶林等经济林原则上100亩以上可纳入存储。

据媒体报道,常山“两山银行”已累计授信5756万元,撬动资金投资1.1亿元,转化资源总量价值11.3亿元。常山“两山银行”以农业产业投资银行、生态资源储蓄银行、低效资产招商银行、文化资源开发银行、有偿权项变现银行“五大行”为目标定位,搭建了资源集聚、资产交易、信用担保、招商对接、农业投资、生态补偿“六大平台”,完善村级合作组织、评估机构、担保机构等十大支撑体系,全面摸清生态资源“家底”。

东部地区“两山银行”先行先试,凸显出全流程革新、量身定制产品、加入数字化技术、经验可推广可复制等特点。例如浙江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传统文化和旅游相结合的模式。将古村落保护与旅游相结合,带动村民增收。据了解,浙江已有200多个古村落采取这种产业发展模式。

“两山银行”高歌猛进之余也需有风险意识

对于小县留坝而言,在陕西率先推行“两山银行”是一次改革的创举,值得肯定与鼓励。作为一项新事物,在看到其光明前景的同时政府部门更需有风险意识,未雨绸缪,将风险和以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考虑在前头。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陕西市场主体数量及活跃度存在差距。赖作莲建议,“两山银行”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各类生态资源的权属关系,农村集体资产中存在着归属不清晰、权责不明确、保护不严格等问题,将影响“两山银行”的运营。此外,“两山银行”还可与碳排放权交易平台加强合作,通过实施和完善有偿出让、回购、竞价等一系列市场化配置手段,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目前,陕西“两山银行”处于起步阶段,留坝县也从构建专业运营体系、健全服务体系、实行配套改革、生态产品价值等方面做出规划。留坝县“两山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留坝县将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健全规章制度、明确生态资源入库标准,对优质生态资源进行摸排筛选、评估入库、整合打包、策划包装、推向市场,力争2022年底前形成批量成交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燕认为,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应由当地政府严格把控,所有的自然资源开发要在相关政策红线以内,且政府部门要对运营主体公司和各个投资方进行限权和监管。此外,“两山银行”的实施方案应该完善后期经营效益的评估以及对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反哺规定,以确保当地自然资源和群众利益不受损。

采访中有专家表示,近些年在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号召下,越来越多的资金、人才流向乡村,这对资金匮乏的乡村来说无疑是件好事。而“两山银行”作为新事物需要政府部门在投资开发过程中严格把控,警觉对乡村的过度开发与不良建设项目,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做到理性开发、适度索取。

此外,在乡村振兴中既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顾及当地群众的需求。从政策的可持续角度出发,一张蓝图持久绘,尤其避免在投资失败后将“烂摊子”留给当地政府和群众的现象出现。地方政府在推动县域发展、乡村振兴的路上要遵循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利益,考虑地方发展的承载能力,让乡村振兴更有活力。